USB Type-C
与传统 USB(Standard-A
、Standard-B
和 Micro USB
)相比提供了更小、更薄和更坚固的替代方案,其增强的功能点包括:
USB Type-C
接口的整体高度低于 3mm,可用于超薄平台;USB Type-C
插头可上下颠倒插入,不再区分正反面;USB Type-C
线缆两端的Type-C
连接器完全相同,因此线缆具有无方向性特点。
更多信息可查阅 USB Type-C 官方资料。
1. 引脚
涉及的相关概念解释如下:
- Plug:插头,也被称为公头;
- Receptacle:插座,也被称为母头;
- E-Marker:电子标记 (Electronically Marker),
Type-C
电缆的电子标签,通过E-Marker
芯片可以读取线缆预设的功能属性(如电源传输能力、数据传输能力、ID 等信息)。
USB Type-C
接口共有 24 个引脚,A、B 两面各 12 个引脚。图 1.1 展示了 USB Type-C
接口的全功能引脚,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平台或设备都需要使用所有的引脚,不同平台或设备实际使用的引脚存在区别。
USB Type-C
各个引脚的功能描述如下表所示。其中:
USB 2.0
差分信号只会连接USB TYpe-C Receptacle
的其中一边。因为USB Type-C Plug
无 B6、B7引脚;CC (Configuration Channel)
配置通道用于承载确认连接过程中的传输方向和正反插、PD
充电检测、发现和配置可选的备用/附件模式;USB Type-C Plug
中的Vconn
引脚用于为USB Type-C Plug
中的电子设备(如E-Marker
)供电。
引脚号 | 名称 | 描述 | 引脚号 | 名称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1 | GND | 接地 | B12 | GND | 接地 |
A2 | TX1+ | 高速差分信号1,TX,正 | B11 | RX1+ | 高速差分信号1,RX,正 |
A3 | TX1- | 高速差分信号1,TX,负 | B10 | RX1- | 高速差分信号1,RX,负 |
A4 | Vbus | 总线电源 | B9 | Vbus | 总线电源 |
A5 | CC1 | 配置通道信号1 | B8 | SBU2 | 辅助信号,不同场景不同用途 |
A6 | D+ | USB 2.0 差分信号,正 | B7 | D- | USB 2.0 差分信号,负 |
A7 | D- | USB 2.0 差分信号,负 | B6 | D+ | USB 2.0 差分信号,正 |
A8 | SBU1 | 辅助信号,不同场景不同用途 | B5 | CC2 | 配置通道信号2 |
A9 | Vbus | 总线电源 | B4 | Vbus | 总线电源 |
A10 | RX2- | 高速差分信号2,RX,负 | B3 | TX2- | 高速差分信号2,TX,负 |
A11 | RX2+ | 高速差分信号2,RX,正 | B2 | TX2+ | 高速差分信号2,TX,正 |
A12 | GND | 接地 | B1 | GND | 接地 |
2. 配置通道 Configuration Channel
这里介绍了 USB Type-C
涉及的相关概念及前置知识。其中,USB Type-C
的电源角色 Power Role
如下:
- Source:
Type-C
接口上的CC
引脚呈现上拉电阻Rp
,当设备接入后,提供Vbus
电源。 - Sink:
Type-C
接口上的CC
引脚呈现下拉电阻Rd
,当接入主机后,消耗Vbus
电影。
USB Type-C
的电源角色 Power Role
又可以细分为:
- Source Only
- Source (Default) :默认
Source
,但是可以通过USB PD
交换机制切换为Sink
模式 - Sink Only
- Sink (Default):默认
Sink
,但是可以通过USB PD
交换机制切换为Source
模式 - Source/Sink:
DRP
设备,可以在Source
与Sink
间动态切换 - Sourcing Device:
DRP
设备,能供电的Device
,如显示器 - Sinking Host:
DRP
设备,耗电的Host
,如笔记本电脑
在 USB 2.0
中,根据数据传输的方向定义了 HOST/Device/OTG
三种角色,其中 OTG
既可作为 HOST
,也可作为 Device
。类似于 USB 2.0
,USB Type-C
中的数据角色 Data Role
如下:
- DFP:下行端口 (Downstream Facing Port) ,即
Host
,DFP
作为Source
给Vbus
和Vconn
供电,型的DFP
设备是电源适配器; - UFP:上行端口 (Upstream Facing Port) ,即
Device
,UFP
作为Sink
从Vbus
中取电,并可提供数据,型的UFP
设备是 U盘、移动硬盘; - DRP: 双角色端口 (Dual-Role Port) ,可以在
DFP
与UFP
间动态切换,典型的DRP
设备是电脑;
其他涉及的相关概念如下:
- Rp:上拉 (Pull Up) 电阻,端口未连接设备或在高阻抗的情况下,提供一定的电压信号用于保证输入信号为高电平的电阻元件;
- Rd:下拉 (Pull Down) 电阻,将电路节点的电平向低方向 (GND) 下拉的接地电阻元件,其阻值为 5.1KΩ;
- Ra:供电电缆中
Vconn
上的下拉电阻,其阻值为 800Ω ~ 1.2KΩ; - MUX:多路复用器 (Multiplexer),一种电子电路,可以将多个输入信号转换为一个输出信号。
2. 1 检测有效的 Source-to-Sink 连接
图 2.1 展示了检测 Source-to-Sink
连接的上拉/下拉模型。在 Source
的 CC
引脚上有上拉电阻 Rp
,在 Sink
的 CC
引脚上有下拉电阻 Rd
。在 Source
与 Sink 未连接之前,Source
的 Vbus
是没有输出的。当 Source
与 Sink
连接后,CC
引脚相接,Source
的 CC
引脚检测到 Sink
中的下拉电阻 Rd
,表示连接到设备,Source
便打开 Vbus
的电源开关,输出 Vbus
电源给 Sink
。
Source
的另一个 CC
引脚被来自 Vconn
的下拉电阻 Ra
拉低,因此切换 Vconn 到对应的 CC
引脚,Vconn
开始给 USB Type-C Plug
中的电子设备(如 E-Marker
)供电。
注:上拉电阻 Rp 可以替换为电流源,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为 Source 的 CC 引脚输入高电平信号。
从 Source
的角度来看,CC1
引脚和 CC2
引脚状态有一下几种:
CC1 引脚 | CC2 引脚 | 描述 |
---|---|---|
无 | 无 | 未连接设备 |
Rd | 无 | 连接到 Sink 耗电设备 |
无 | Rd | 连接到 Sink 耗电设备 |
无 | Ra | 仅连接到有 Vconn 供电设备的 USB 电缆 |
Ra | 无 | 仅连接到有 Vconn 供电设备的 USB 电缆 |
Ra | Rd | 连接到有 Vconn 供电设备的 USB 电缆 和 Sink 耗电设备 |
Rd | Ra | 连接到有 Vconn 供电设备的 USB 电缆 和 Sink 耗电设备 |
Rd | Rd | 调试附件模式 |
Ra | Ra | 连接到音频适配器设备 |
2. 2 正反插方向检测
在 USB 2.0
的情况下,数据传输通过一对 D+/D-
信号线引脚。Type-C Receptacle
上有两对对称并相连
的 D+/D-
信号引脚,而 Type-C Plug
上仅有一对 D+/D-
引脚,另一对引脚悬空。所以只要 Type-C Plug
上的 D+/D-
信号引脚能连接到任意一对 Type-C Receptacle
上的 D+/D-
引脚即可实现数据传输,即 USB 2.0
无需检测正反,如图 2.2 所示。
在 USB 3.0
的情况下,Type-C Receptacle
虽然有两对 TX/RX
引脚,但是其目的在于让 Type-C Plug
无论正反两面皆能顺利插入 Type-C Receptacle
,所以通常主控芯片只有一组 TX/RX
通道。通过检测正反插方向,DFP (Host)
能够确定使用哪对 TX/RX
信号用于单通道连接。从 DFP (Host)
的角度来看,当 CC1
引脚接到下拉电阻 Rd 就是正插,如果是 CC2
引脚接到下拉电阻 Rd
就是反插。在检测完正反插后,就会通过 MUX
切换到相对应的 TX/RX
信号对,正插时切换到 TX1/RX1
,反插时切换到 TX2/RX2
。图 2.3 所示展示了反插下的 TX/RX
对。
在 USB 3.2
的情况下,实现了两组 TX/RX
道同时运作,让数据传输的速度相较于 USB 3.0
提升了两倍。USB 3.2
在 Type-C Plug
中与 CC
引脚对齐的 TX/RX
信号对被标记为通道0
(Lane 0),另外一对 TX/RX
信号对被标记为通道1
(Lane 1)。
2. 3 连接过程中的传输方向确认
虽然设备通过 USB Type-C
接口互连而不再通过 A 型或 B 型接口来物理区分电缆上的插头,但 USB 接口仍然保持这种主机到设备 (host-to-device
) 的逻辑关系。这种主机到设备的逻辑关系的确定是通过配置通道 CC
完成的。
默认情况下 CC
引脚上有上拉电阻 Rp
的 Source
为主机 DFP
,CC
引脚上有下拉电阻 Rd
的 Sink
为设备 UFP
。正常情况下电源角色 Power Role
和数据角色 Data Role
都是同步的,例如手机连接U盘时,手机的电源角色 Power Role
是 Source
,数据角色 Data Role
是 DFP
;当手机连接笔记本时,手机的电源角色 Power Role
是 Sink
,数据角色 Data Role
是 UFP
。
如果 DRP
设备要翻转电源角色或数据角色,例如让手机的电源角色 Power Role
做为 Sink
,数据角色 Data Role
做为 DFP
, 就需要用到 PD 协议
进行切换。
USB PD 引入了三个交换命令,这些命令可能会更改端口的电源或数据角色:
- PR_Swap:更改端口的电源状态,不会更改端口来源 Vconn;
- DR_Swap:更改端口的数据角色,不会更改端口来源 Vconn;
- VCONN_Swap:更改端口来源 Vconn。
注意:USB PD 定义了另一种可选的交换机制(FR_Swap),用于用户交互可能无意中触发更改 VBUS 源的特殊情况。作为PR_Swap的变体,FR_Swap 类似地在两个连接的端口之间交换 Source(Rp)和 Sink(Rd)。
3. USB Type-C 接口布线
涉及的相关概念解释如下:
- SDP:标准下行端口 (Standard Downstream Port),传统 USB 接口用连接设备
Device
端的接口,如Micro-B Plug
等;
3. 1 USB Type-C 转 USB Type-C
图 3.1 展示了全功能 USB Type-C 标准电缆组件连接图。
Type-C Plug1引脚 | 引脚名称 | 线序号 | 线序名称 | Type-C Plug2引脚 | 引脚名称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1, B1, A12, B12 | GND | 1 | GND_PWRrt | A1, B1, A12, B12 | GND |
A4, B4, A9, B9 | Vbus | 2 | PWR_Vbus | A4, B4, A9, B9 | Vbus |
A5 | CC | 3 | CC | A5 | CC |
B5 | Vconn | 16 | PWR_Vconn | B5 | Vconn |
A6 | D+ | 4 | UTP_D+ | A6 | D+ |
A7 | D- | 5 | UTP_D- | A7 | D+ |
A2 | TX1+ | 6 | SDP1+ | B11 | RX1+ |
A3 | TX1- | 7 | SDP1- | B10 | RX1- |
B11 | RX1+ | 8 | SDP2+ | A2 | TX1+ |
B10 | RX1- | 9 | SDP2- | A3 | TX1- |
B2 | TX2+ | 10 | SDP3+ | A11 | RX2+ |
B3 | TX2- | 11 | SDP3- | A10 | RX2- |
A11 | RX2+ | 12 | SDP4+ | B2 | TX2+ |
A10 | RX2- | 13 | SDP4- | B3 | TX2- |
A8 | SBU1 | 14 | SBU_A | B8 | SBU2 |
B8 | SBU2 | 15 | SBU_B | A8 | SBU1 |
各个引脚的具体连线如上表所示。其中:
- 此表假设所有 SDP 使用同轴线结构且没有排扰线, 同轴线的屏蔽层连接到接地引脚;如果使用屏蔽双绞线,则需要排扰线且排扰线应连接到 GND 引脚;
USB Type-C Plug
的 B5 引脚Vconn
用于带芯片的线缆;USB Type-C Plug
中不应存在触点B6
和B7
;- 所有的
Vbus
引脚应在USB Type-C Plug
内连接在一起。全功能电缆两端中的Vbus
引脚需要一个10nF
旁路电容器(建议最小额定电压为 30V,如果支持 EPR,则为 63V),旁路电容器应尽可能靠近电源焊盘; - 所有
GND
引脚应在USB Type-C Plug
内连接在一起; - 屏蔽和
GND
接地应连接在电缆组件两端的USB Type-C Plug
内。
3. 2 USB Type-C 转 USB 3.1 Standard-A
图 3.2 展示了 USB Type-C 转 USB 3.1 Standard-A 电缆组件连接图。
Type-C 引脚 | 引脚名称 | 线序号 | 线序名称 | USB 3.1 Standard-A 引脚 | 引脚名称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1, B1, A12, B12 | GND | 1 | GND_PWRrt | 4, 7 | GND GND_DRAIN |
A4, B4, A9, B9 | Vbus | 2 | PWR_Vbus | 1 | Vbus |
A5 | CC | ||||
B5 | Vconn | ||||
A6 | D+ | 3 | UTP_D+ | 3 | D+ |
A7 | D- | 4 | UTP_D- | 2 | D+ |
A2 | TX1+ | 5 | SDP1+ | 6 | StdA_SSRX+ |
A3 | TX1- | 6 | SDP1- | 5 | StdA_SSRX- |
B11 | RX1+ | 7 | SDP2+ | 9 | StdA_SSTX+ |
B10 | RX1- | 8 | SDP2- | 8 | StdA_SSTX- |
各个引脚的具体连线如上表所示。其中:
- 此表假设 SDP 使用屏蔽双绞线且有排扰线;如果使用同轴线结构,则不存在排扰线,并且同轴线的屏蔽层需连接到接地引脚;
USB Type-C Plug
的A5
引脚CC
应通过上拉电阻Rp
(56kΩ ± 5%) 连接到Vbus
;USB Type-CPlug
中不应存在触点B6
和B7
;- 所有的
Vbus
引脚应在USB Type-C Plug
内连接在一起。在电缆的USB Type-C Plug
侧的Vbus
和接地引脚之间需要一个旁路电容器。 在包含 USB 标准 A 插头的电缆中,旁路电容器应为 10nF ± 20%; 旁路电容应尽可能靠近电源焊盘放置; - 所有
GND
引脚应在USB Type-C Plug
内连接在一起; - 屏蔽和
GND
接地应连接在电缆组件两端的USB Type-C Plug
和USB 3.1 Standard-A Plug
内。
3. 3 USB Type-C 转 USB 2.0 Standard-A
图 3.3 展示了 USB Type-C 转 USB 2.0 Standard-A 电缆组件连接图。
Type-C 引脚 | 引脚名称 | 线序号 | 线序名称 | USB 2.0 Standard-A 引脚 | 引脚名称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1, B1, A12, B12 | GND | 1 | GND_PWRrt1 | 4 | GND |
A4, B4, A9, B9 | Vbus | 2 | PWR_Vbus1 | 1 | Vbus |
A5 | CC | ||||
B5 | Vconn | ||||
A6 | D+ | 3 | UTP_D+ | 3 | D+ |
A7 | D- | 4 | UTP_D- | 2 | D+ |
各个引脚的具体连线如上表所示。其中:
USB Type-C Plug
的A5
引脚CC
应通过上拉电阻Rp
(56kΩ ± 5%) 连接到Vbus
;USB Type-C Plug
中不应存在触点B6
和B7
;- 所有的
Vbus
引脚应在USB Type-C Plug
内连接在一起;此电缆中的Vbus
引脚不需要旁路电容器; - 所有
GND
引脚应在USB Type-C Plug
内连接在一起; - 屏蔽和
GND
接地应连接在电缆组件两端的USB Type-C Plug
和USB 2.0 Standard-A Plug
内。
3. 4 USB Type-C 转 USB 2.0 Micro-B
图 3.4 展示了 USB Type-C 转 USB 2.0 Micro-B 电缆组件连接图。
Type-C 引脚 | 引脚名称 | 线序号 | 线序名称 | USB 2.0 Micro-B 引脚 | 引脚名称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1, B1, A12, B12 | GND | 1 | GND_PWRrt1 | 5 | GND |
A4, B4, A9, B9 | Vbus | 2 | PWR_Vbus1 | 1 | Vbus |
A5 | CC | ||||
B5 | Vconn | ||||
A6 | D+ | 3 | UTP_D+ | 3 | D+ |
A7 | D- | 4 | UTP_D- | 2 | D+ |
4 | ID |
各个引脚的具体连线如上表所示。其中:
USB Type-C Plug
的A5
引脚CC
应通过上拉电阻Rp
(56kΩ ± 5%) 连接到GND
;USB Type-C Plug
中不应存在触点B6
和B7
;- 所有的
Vbus
引脚应在USB Type-C Plug
内连接在一起;此电缆中的Vbus
引脚不需要旁路电容器; - 所有
GND
引脚应在USB Type-C Plug
内连接在一起; USB 2.0 Micro-B Plug
的 4 号引脚ID
应按照电缆类型的适用规范中的定义进行端接;- 屏蔽和
GND
接地应连接在电缆组件两端的USB Type-C Plug
和USB 2.0 Micro-B Plug
内。
3.5 USB Type-C 转 USB 3.1 Standard-A Receptacle
图 3.5 展示了 USB Type-C 转 USB 3.1 Standard-A Receptacle 电缆组件连接图。
Type-C 引脚 | 引脚名称 | 线序号 | 线序名称 | USB 3.1 Standard-A Receptacle引脚 | 引脚名称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1, B1, A12, B12 | GND | 1 | GND_PWRrt1 | 4, 7 | GND GND_DRAIN |
A4, B4, A9, B9 | Vbus | 2 | PWR_Vbus1 | 1 | Vbus |
A5 | CC | ||||
B5 | Vconn | ||||
A6 | D+ | 3 | UTP_D+ | 3 | D+ |
A7 | D- | 4 | UTP_D- | 2 | D+ |
A2 | TX1+ | 4 | SDP1+ | 9 | StdA_SSTX+ |
A3 | TX1- | 5 | SDP1- | 8 | StdA_SSTX- |
B11 | RX1+ | 7 | SDP2+ | 6 | StdA_SSRX+ |
B10 | RX1- | 8 | SDP2- | 5 | StdA_SSRX- |
各个引脚的具体连线如上表所示。其中:
USB Type-C Plug
的A5
引脚CC
应通过上拉电阻Rp
(56kΩ ± 5%) 连接到GND
;- 此表假设 SDP 使用屏蔽双绞线且有排扰线;如果使用同轴线结构,则不存在排扰线,并且同轴线的屏蔽层需连接到接地引脚;
USB Type-C Plug
中不应存在触点B6
和B7
;- 所有的
Vbus
引脚应在USB Type-C Plug
内连接在一起;电缆USB Type-C Plug
端的Vbus
引脚需要一个10 nF
旁路电容器,旁路电容应尽可能靠近电源焊盘放置;Standard-A Receptacle
中的Vbus
引脚不需要旁路电容器; - 所有
GND
引脚应在USB Type-C Plug
内连接在一起; USB 2.0 Micro-B Plug
的 4 号引脚ID
应按照电缆类型的适用规范中的定义进行端接;- 屏蔽和
GND
接地应连接在电缆组件两端的USB Type-C Plug
和USB 3.1 Standard-A Receptacle
内。